云南大理保护传统古村落成效显著
时间:2022-01-1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近日,记者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了解到,大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心组织编制、修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审批程序,逐步建立了形成“一个保护发展规划、一个保护品牌、一个管理技术指南、一种管理方法、一个村庄条例”的“五个一”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体系,成功申报为2020年云南省唯一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西部,有许多传统的古村落。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公元前211年,大理被纳入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出现了南诏、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延续了5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大理州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提出建设“一带三路十八廊”(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环洱海生态廊道、环苍山民族步道、千年茶马古道、沿苍山十八溪生态绿色廊道),编制《大理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带总体规划》,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纳入《打造名副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五年行动方案》,大力开展“历史与
大理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覆盖大理市、宾川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巍山县、南涧县7个县市,呈现“两带四区”的空间格局。以1.5亿元中央补助为种子基金,以“奖代补”为激励,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煽动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通过古茶马古道保护建设、特色小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美丽县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道)保护发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等有机结合, 动员社会资本约9亿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吸引整合其他财政资金10多亿元,预计总投资超21亿元。 目前,7个县市67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开工率超过80%,项目进展顺利。
大理传统古村落保护成效显著。大理州累计投入3.7亿余元,对已认定并挂牌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整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以上的历史建筑得到保护修缮,重要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得到认定公布、数据录入和挂牌保护。如大理市凤阳驿村、巍山县东联花村、剑川古城等传统村落,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较好地再现了传统村落原有的古雅风貌,体现了大理的特色。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大理充分整合多部门项目和资金,推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传统村落得到各级各部门项目的支持。一些传统村落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转移,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带动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奔向小康社会。羚牛
大理将坚定不移打好“文化旅游牌”,着力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竞争力,在巩固提升过程中不断开展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重视乡愁记忆的创造。以剑川县沙溪镇传统村落群为例,沙溪镇将特色小镇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和国家5A级景区创建相结合,以泗东村为核心,链接沙溪堡子等村各类传统村落,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运营管理三大类35个项目,着力将优势产业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目前,沙溪古镇已进入国家5A级景区初步名单。
光明日报记者任卫东
03010(2022年1月13日04版)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