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古格王国为何离奇消亡?中科院团队最新古气候研究揭秘
时间:2022-05-0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中新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孙自法)历史上,中国西藏的古格王国曾一度兴盛,但在统治了700年后消亡。由于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青藏高原上神秘古国离奇消亡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也长期受到历史、考古等学术界的关注和聚焦。
中新社记者孙自法摄' src=' 3358 I2 . chinanews.com.cn/simg/ypt/2022/220503/3c bcc 700-17c 0-4e 77-9206-c 3764903 FD 34 _ zsite . jpg ' title='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学中新社记者孙自法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物学与人类适应团队北京实验室梁杰博士展示从青藏高原湖泊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新社记者孙自法摄
古格王国衰亡原因有三种流行观点
谢说,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香泉河畔。古葛王国,由吐蕃王室后裔建立,始于公元10世纪左右,曾居住于西藏西部。据说前后有16位国王继承,公元1630年左右去世。其统治历史长达700年,横跨中原地区的宋、元、明三个朝代。
有着如此成熟和灿烂文化的王国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几乎不知道它曾经存在过。与罗马庞贝古城和青海喇家遗址的浩劫场景不同,古格王国的建筑和街道完好无损,仿佛人随时都会回来。那么,古格王国为什么会神秘消失呢?
西藏自治区阿里古格王国遗址。黄宇摄
关于古格王国衰亡之谜,目前学术界流行三种观点:一是其政权与宗教的斗争导致王国分崩离析;二是古格王国与邻国拉达克王国发生战争,最终战败导致亡国;第三,当地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干旱迫使古格王国的居民逃离家园,再次寻求庇护。
是什么导致了古格王国的衰亡?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物与人类适应团队的、谢,以及美国布朗大学的James Rusell教授组成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决定从青藏高原古气候变化的分析研究入手,寻找古格王国灭亡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物与人类适应团队于4月Cuo对湖泊沉积物进行了采样。王明达摄
通过湖泊沉积
物解译古气候环境变化历史梁洁表示,湖泊是一种天然的气候环境信号收集器,湖泊沉积物则像储存卡一样记载了所在区域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因此,古格王国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可以通过研究湖泊沉积物的代用指标来进行解译。
她说,在进行气候环境重建中,选择合适的气候代用指标至关重要。“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英文简称brGDGTs)是细菌表面的一层膜脂化合物,其具有抗降解能力强、对温度变化敏感等优点,常被用作过去温度定量重建的主要气候代用指标。
本次研究选取古格王国遗址附近的湖泊夏达错为对象,通过湖泊岩芯钻探获取近两千年以来的沉积物样品,高分辨率测量湖泊岩芯样品的“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指标,并结合该化合物现代过程研究,重建出遗址区域过去两千年以来的年均温度变化。
温度重建结果显示,古格王朝鼎盛时期的温度比现在高2摄氏度,但在古格王朝末期,该区域温度急剧下降,最低温度甚至比现在气温低2摄氏度。

气温剧降致青稞减产使古格王国战败灭亡
梁洁说,青稞是西藏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种类,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变化会显著影响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的种植面积。研究团队此次通过对现代263个青稞种植点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生态位模型模拟青藏高原地区温度升高或降低2摄氏度情景下青稞种植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降低2摄氏度对古格王国区域的青稞种植面积影响显著,而对拉达克地区的影响较小。
古格王国位于被认为是阿里粮仓的象泉河谷区域,早在吐蕃时期,当地就已拥有成熟的农业技术,古格王国遗址仍可见到被废弃的灌溉工具以及农作物种子的遗存,由此可见,农业是该区域重要的生计模式。

梁洁指出,这次研究的生态位模拟结果显示,温度降低会导致古格王国区域青稞种植面积显著降低,而对拉达克地区的影响较小。众所周知,战争都需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供给能力往往左右战争胜败。研究团队因此推断,公元1630年前后温度急剧降低,导致古格王国境内青稞大量减产,使得其在与拉达克王国战争中战败,最终导致古格王国覆灭。
谢海超认为,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影响往往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或生计模式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这项研究不仅为研究古格王朝衰亡原因提供了高质量的气候背景数据,同时也为我们理解青藏高原地区过去人与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新证据。”梁洁说。(完)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