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佐遗址:5000年前大型宫殿建筑的神秘面纱期待被揭开
时间:2022-06-1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华社兰州6月11日电 题:南佐遗址:5000年前大型宫殿建筑的神秘面纱期待被揭开
新华社记者梁军、何文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南佐遗址新一轮考古的第一年。记者从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在发现大型宫殿式建筑和集中出土文物后,近日开始对“宫殿区”南区进行发掘,并发现一些新的疑似踏面或道路遗迹。
“新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南佐遗址核心区大型宫殿建筑的布局结构。”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发掘队员张晓宁说。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仰韶晚期至庙底沟二期距今约5000年的高级大型聚落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遗址于2021年6月开始新一轮考古工作。
南佐遗址的前六次考古发掘表明,约5000年前,甘肃庆阳市董志远地区生活着一个人群。他们掌握了精美的陶器和建筑艺术,吃小米和大米。
“新一轮的考古工作表明,南佐遗址的级别之高、规模之大、布局之整齐是前所未见的,极有可能是一个具有都市性质的大型中心聚落。”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领队、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化系教授韩建业说。
据韩建业介绍,在遗址的核心区域,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大型夯土建筑区和一个大型宫殿式建筑F1,周围有9个当代夯土平台和两个周边壕沟。经初步调查勘探,遗址“外环沟”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是约5000年前最大的聚落遗址之一。F1建筑面积800多平米,其中室内部分630平米,体量为同期最大。
“南佐遗址的面积是二里头遗址的两倍,其核心区域与另一个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遗址——3354良渚古城遗址——焦墨山台城的中心区域一样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驰说。
在新一轮的考古中,该遗址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陶器,其中许多在黄土高原的精卫谷还是首次或罕见。如出土修复的大型彩陶缸,最大腹径78厘米,高68厘米,是该地区同时期出土的最大彩陶缸;也是第一次发现白盖圈陶胎最薄处只有一两毫米。同时还出土了涂有朱砂的石镞和骨镞,类似于后世周天子授予的“通雅”。
“南佐遗址价值独特,体现了强大的社会公权力,表明陇东地区当时已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阶段,对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具有重要价值。”韩建业说。
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计划在五年内进行。这一轮考古工作不仅利用航拍、模拟三维图像等数字化手段还原遗址,其考古研究视野也将深入到当时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