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科技创新的崭新题材
时间:2022-06-16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书写科技创新的崭新题材(新作评介)
徐春桥
了解过去的岁月,各种史书是权威依据。而文学,不仅记录和见证了时代,也参与了一个时代的建构。当《追风》面对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时代,全面记录一个凤凰涅槃的传奇,挖掘理想信念和人文精神的默契联系和相互成全,文学成为另一种历史,一部有情感有温度的活的历史。
这是一个不断提供新的写作资源和写作空间的时代,规划新的创作方向和写作路径有很多可能性。当代文学中有大量贴近时代的主题创作,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关于土地改革,《创业史》关于合作化,《乔厂长上任记》关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走到时代前列,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新的主题应运而生。洪方率先垂范,以省会城市周楠为典型,写出了这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小说《追风》。
当然,光有好的题材是不够的。洪方不得不遵守“文学的纪律”。
首先,小说解决了“以人为本”的问题。很多题材创作往往注重故事设计,以至于人物被淹没。这部小说写的是时代,写的是故事,但核心是人。抱着理想信念,一路披荆斩棘;阳刚豪迈的男人,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就是杜光辉,小说中鲜活生动的周楠市长。首先他是一个鲜活的人,然后他是一个践行科技创新的市长。在小说中,他是以父亲、丈夫、情人、朋友、同学、同事这些“以人为本”的角色来刻画和塑造的,从而避免了人物的标签化和扁平化。
其次,结构和剧情都是精心设计的。现实主义小说遵循传统或经典的技术规范,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和戏剧关系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在103010的故事结构中,人物与情感的关系不断变化,科技创新的艰难历程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化工园区被废,宗宜林与杜光辉的明与暗的对抗,杜光辉与同事在科技创新推进上的分歧等等。不安,一次又一次地开始。杜光辉在多重矛盾中的人物塑造,不仅完成了杜光辉的人性化设计,也揭示了人物多重困境中科技创新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必要性。通过在故事展开和情节推进中不断设计对抗和冲突,体现了小说对“艰难人生”的追求。
三是维持宏大叙事中的诗意追求。主题创作需要广阔的视角,但小切口是写作回归世俗化、生活化的起点。杜光辉一到周楠,就拒绝了欢迎宴会,独自去城隍庙的地摊上喝“周楠老母鸡汤”,寻找当年在周楠读书时的青春回忆。这种描述,以及在小鹏反复出现的沙雕场景和与孟春的故事,充满了细节和诗意。这些诗情画意的元素虽然在《追风》中很少,但却极其重要。这些场景和细节的反复穿插,是对宏大叙事的一种平衡和对冲,将柔与暖融入主题创作的粗犷与硬朗气质。
如果未来的人想了解21世纪中国科技创新的历史,也许有人会说:“读《追风》!”
(作者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