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文艺
 

铜钱“交子”里的市井


时间:2022-07-08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在任何一部古装剧中,铜钱和银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103010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以商品经济繁荣著称的北宋东京城。像赵和顾这样的主角自然要和钱打交道。

这部电视剧对“钱”的刻画比较真实。比如最常用的货币是铜钱,计算铜钱的单位是“关”,而银和金很少出现。那么,在北宋,“一致钱”代表了多少铜钱,它在市场上的购买力如何?

不断变化的货币价值

众所周知,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乱世,统一了中国。其实统一领土只是第一步。之后,北宋朝廷将统一新占领地区的行政、军事、税收甚至货币。

在50年代期间,大多数中原国家或南方国家铸造了他们自己的硬币。他们铸造的铜钱良莠不齐,后晋的天府锭很差,后周的朱元里的鲍彤比较精致;福建、楚国、南汉等国也铸造了铁币和铅币。这些硬币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材质不同,不能互相兑换,只能在铸造国流通。

北宋时期,为了显示新王朝的合法性,稳定物价,各地广泛设置“钱监”,大规模开采铜矿,铸造新币。此前,汉朝一直使用五铢货币,唐朝基本使用开元鲍彤。到了北宋,新的造币原则确立了。3354皇帝每换一次元,都要做相应的“年钱”。例如,以《梦华录》年的李为原型的制造了许多硬币,如咸平元宝、景德元宝和天玺等。此外,北宋也有“国号之钱”,如宋元的鲍彤、盛宋的元宝等。

就铜钱铸造数量而言,北宋达到了历代之最。高聪明在《梦华录》中统计,北宋铸造的铜币约有6亿枚。古人习惯把一千枚铜钱穿在一根绳子上,称为“一致”、“一币”或“一千”。这意味着北宋铸造了6000亿枚铜钱。今天,成吨的宋钱仍然经常被发现。1981年,陕西汉阴县发现一个宋代地窖,出土铜钱0.85吨;1985年,这里又出土了一批宋钱,总重0.95吨。

在北宋的四川和西北地区,还在使用铁币。后来因为铁硬币价值太低,不便于携带,逐渐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了南宋,通用货币变成了铁钱和另一种纸币“蕙子”,铜钱的重要性降低了。

宋代钱币在文字和面值上有很多创新。钱文有真书、隶书、草书、篆书,还有宋徽宗写的瘦金体。面值不仅是一分钱,还有两分钱,五分钱,十分钱。关小平的钱重4克左右,换算成两个的话大部分都在8克以上。金钱的价值与其重量成正比。为了收钱,宋徽宗的崇宁崇宝和崇宁鲍彤都是“十块钱”,但也只有10克左右。货币的价值与其重量失衡,货币严重贬值。

这时候金银还不是流通货币,主要是作为财富储存或者皇帝对大臣的赏赐。相对来说,白银比黄金更重要。在宋朝,军饷的支付和对外交易有时用白银支付。宋末元初的胡三省说:“今人炼银,大领五十,中领一半,小领一半,世称‘银领’。”这说明宋代最小的银锭也有12.5克,相当于现在的466克(宋代一两约37.3克),其面值显然过大,不能用于日常消费。

如果你翻看《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编辑的b

如前所述,所谓“一致钱”是1000枚铜钱,一致钱可以分成十个“陌生人”,每个陌生人等于100枚铜钱。但在实际交易中,人们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往往使用“短消息”而不是“全消息”,即使用不足100枚硬币的铜币作为消息。久而久之,《矮个陌生人》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双重认可。至于“足怪”,更多的是写在法律条文中,比如“偷足怪五千只以上者,处死刑”。3354盗窃数额达到五万枚铜钱,判死刑。

孟长老在《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中说:“在城市里,钱投七十七官,一般用七十五市.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按照法院规定,77条专门给一个陌生人,大部分人都是75条作为陌生人消费的。此外,在菜场、酒店、字画等不同行业,一个陌生人所代表的具体金额也或多或少。一般来说,平时的钱通常只有770便士左右。

铁钱的价值远低于铜钱,常见的兑换比例为10: 1。交子作为铁钱的替代品,也是以贯为单位,面值一致,五贯、十贯等。北宋中后期,朝廷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大量加印交子,使其大幅贬值。顾给赵的三千镑“支票”,显然是以交子为基础的,但笔者可能不知道,交子只在四川流通,只能兑换铁钱。三千币最多只能当三百币用。

关于铜钱与金银的比价,据彭新伟《东京梦华录》考证,北宋初期,一两银子约相当于700-800铜钱,一致;两枚金币约值一万铜币,相当于十三个克朗左右。

电视剧里说孙三娘杀猪攒了三年一致钱,真是低估了北宋老百姓的收入。北宋中期,福建一人日薪40-50文;东京的工资水平高很多,一个工人一天能挣100多条。如果这么看的话,北宋一个劳动的老百姓,应该把平时的钱存起来的时间很短,一个星期到半个月不等。

程民生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从北宋到南宋初期,维持一个人生活的最低生活费,换算成铜钱大约是20文左右”,所以平时的钱大约等于一般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过去,人们喜欢用米价和金价作为中介来计算一两银子或一致的钱值多少人民币。这种转换的问题是古代和现代都被忽略了。

一种商品在生产难度上的差别,往往不够准确。我们不妨换一种办法,以一个普通人的最低生活成本,来换算北宋和现在的物价。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市最低保障的平均标准是每人每月706.6元,那706.6元实际就等同于北宋一贯钱(770文)的购买力。

  这么一算,《梦华录》里周舍欠别人十五贯赌债,就是1万多元人民币;顾千帆把家传的和田玉送给赵盼儿,说至少值两百贯——14万元,称得上大手笔了;赵盼儿想买东京的望月楼,店主开价一千两百贯——85万元人民币,看起来是狮子大开口,可考虑到那是在帝都,也就不算贵了。

  剧中除了铜钱,还出现过黄金。故事之初,欧阳旭让德叔给赵盼儿带去80两黄金,作为“分手费”。按上述标准换算,这笔钱足有73.5万元。赵盼儿当时说,80两不够,500两才行。500两黄金相当人民币459万元。

  衣食住行的开销

  综合来说,《梦华录》对北宋货币和购买力的处理,算是很严谨了,但那毕竟不是真实历史。那么,一千多年前,北宋不同阶层的人究竟是如何消费的?

  一个人活着,首先离不开衣食住行。在北宋,衣服比较贵。宋仁宗时期,大臣丁度曾说,有强盗在东京郊外杀人,抢走的一件“弊衣”就值“数百钱”,那稍微像样点的衣服,没有一两贯肯定买不到。吃饭相对便宜,张昇、程戡落第后,在离东京不远处的朱仙镇,两人摸遍全身,凑得“数十钱”,买了点不带荤腥的“汤饼”,说明几十文还够两个人吃顿主食。

  住的话,在任何时候都不便宜。宋神宗元丰年间,东京出于城市建设需要,拆了130户人家的民房,总计赔偿“二万二千六百余缗”,平均下来,每户能拿到173贯左右。换句话说,东京一个百姓要不吃不喝地连续打拼四年,才能买到一个住所。行就容易了,老百姓全靠两条腿,有钱人出门可以“打个车”——日本和尚成寻在杭州雇过一顶轿子,走了不长一段路,支付给两名轿夫各50文。

  了解基本开销后,咱们再看一些高消费的例子。北宋大臣张方平托人帮忙雇佣女仆,“女仆随身衣装,自直百千”,一套比较好的女装竟然要一百贯。另外,买官也一直或明或暗存在,北宋中期花6000贯就能买县中的主簿、县尉。这种从九品小官的月俸是6-8贯,以及一些绢和棉。官职“售价”这么高,薪俸又这么少,这些买官人上任后,自然要通过盘剥百姓来“回本”了。

  当然,最会花钱的还得说是皇家人。有一次,宋仁宗在宫里吃饭,看到一道菜是28只螃蟹。他转身向侍从询问价格,侍从回答说,每只“直一千”。宋仁宗一听就怒了:“数戒汝辈无侈靡,一下箸为钱二十八千,吾不忍也,置不食。”——我这一下筷子,28贯就没了,太奢侈了,我不吃!毫不夸张,这么一道菜,已经够一个东京百姓生活两年多的了。

  南宋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还记了件耐人寻味的事,两宋之交的孟太后“性俭约,有司日供千缗而止”。孟太后和她的侍女、太监们,每天花一千贯,消耗一个老百姓83年的生活费,竟然还算是“勤俭标兵”了。

  宋代商品市场繁荣,《梦华录》里的斗茶、舞乐、蹴鞠等高雅生活,的确都曾在东京真实存在。但是这种生活,万万不是月入几贯钱,还要养家的普通老百姓,有能力去消费的了。

  □杨津涛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