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周”何以走向国际?赵丰:“合作”是生命力所在
时间:2022-07-09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华社杭州7月9日电:“丝绸之路周”为什么走向国际?赵峰:“合作”是生命力。
记者童小雨
7月8日,“2022丝绸之路周”在浙江杭州开幕。作为主宾国代表,乌兹别克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马苏托夫阿吉兹是这样说的:“我们需要一个像丝绸之路周这样的全球化平台。”
“丝绸之路周”是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为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打造的一项重要活动。首届丝绸之路周于2020年在杭州举办。
两年时间,这项诞生于杭州的活动吸引了全球100多家文化机构的参与。为什么会走向海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分享平台?
展会现场。童小雨摄
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峰用两个字回答:合作。他说,这也是“丝路周”的生命力所在。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连接着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由于文化互动,它还保留了许多文化遗产。赵锋表示,丝绸之路本身就具有全球化的属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所以在活动之初,我们“抱着合作的态度”,“只有合作才能长久”。
这种心态从主题就能看出来。“丝路周2020”的主题是“互学互鉴,促进未来合作”。2021年是“多元共存、包容发展”。今年是“民族融合,共同繁荣”。
活动上,第一年聚焦世界丝绸遗产,推出13国合作项目“世界丝绸互动地图”;第二年,来自英、美、俄等16个国家的近40家博物馆共建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
这只是丝绸之路周全球化的一个缩影。
与往年不同的是,“2022丝绸之路周”邀请青海省和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主宾省和主宾国,共同举办一系列传播丝绸文化的活动。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
除了在杭州举办“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上的青海路”、“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遗产图片展”等展览外,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塔什干等城市也举办相关活动。
“我们在丝绸和纺织方面有技术,撒马尔罕有很多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所以我们可以互补,合作,共同举办展览。”赵峰说。
展出的文物。童小雨摄
据悉,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丝绸与丝绸之路:从杭州到撒马尔罕”展览正在撒马尔罕国家博物馆举行。该展览介绍了中国丝绸的起源和生产,以及丝绸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应用。这个展览也将长期落户撒马尔罕。
赵峰表示,主宾省和主宾国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传承。“以后几年,丝路周都会有嘉宾省份和嘉宾国家。若干年后,我相信会有更多人了解丝绸之路和丝绸文化。”
在他的设想中,这些主宾省和主宾国可以联合举办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活动。“丝绸之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交流和接触延续至今。我相信‘丝绸之路周’也能为东西方合作搭建纽带和桥梁。”
正如马苏托夫阿吉兹所说,“丝绸之路表明,文化交流是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互信的有效途径。”(完)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