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文艺
 

《在人大课堂读小说》:关于文学的尝试,理解,创造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记者高垲)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的16门小说专题课(2014-2019)记录文本汇编而成的《在人大课堂读小说》近日出版。

据知,每节课都以一位小说家为研究对象,记录小说家、批评家和专业读者之间的文学对话。参加者有、许、张楚、等小说家,杨、张黎、饶翔等批评家,以及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联合文学课堂”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教授发起,是当代文学写作与高校文学教学之间的重要桥梁。103010生动深刻地记录了各种文学讨论。

《在人大课堂读小说》课,青年评论家饶翔认为《新乡土写作的可能——付秀莹〈陌上〉》的作者傅秀英“是一个创造了独特的空间审美世界的作家,但实际上延续了莲派的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审美风格,她平实自然的叙事风格,她对抒情性的重视,意境的营造,以及描写人的细腻程度,都可以看出这种文学的影响。傅秀英在课堂上直言,“这个研讨会真的很珍贵。这种坦率和直接,尤其是针对性和真诚性,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尤为重要。我想这应该是我所有研讨会中最难忘的一次。谢谢大家的批评。我觉得比赞美更珍贵,因为我还要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010 03 010课评论家刘说,“中国故事分两脉,一脉是中国史诗的顶层设计,另一脉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奇谭。如今,许多年轻作家,如李宏伟和黄晓阳,都做了一些自己的尝试,即通过科幻文学想象现实、社会和时代。所以我对这种可能不完美的写法充满期待。”

他认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种美颜现实,这种增强现实其实就是生活,只是增强了而已。面对这种现实,文学很难表达出来。”

“尝试、理解、创造,这不就是文学的精神内核吗?联合文学班不仅是阅读文学,也是实践文学。任何尝试和创造,哪怕像一个文学写作和阅读一样弱小,都值得尊重和缅怀。”在103010的序言中,杨主编这样写道。(完)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