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下达226亿元投资 助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时间:2022-05-07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索北京报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川透露,今年国家发改委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6亿元,继续支持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003010记者了解到,各粮食大省的种粮大户纷纷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5G、遥感等前沿技术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之一,为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发挥作用。
农民和企业都受益。
李明透露,要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产加销紧密衔接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一位种植了近300亩土地的东北种粮大户告诉记者,“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通知到农户,1000亩以上的种粮企业都有资金支持,因为他们的土地已经连在一起,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
根据《中国经营报》,高标准农田要求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齐全,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好,抗灾能力强,旱涝保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
003010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规划,到203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2亿亩,对现有高标准农田进行升级改造,可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李明川说,“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6亿元,继续支持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了解到,一些央企和科研机构将高新技术产品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对标。
中国联通江西分公司农业解决方案经理张梦媛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开始在很多地方搭建管护平台。”
“通过利用5G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大数据平台,做好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降低90%以上高标准农田被占用和破坏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能有效延长灌溉设备、太阳能杀虫灯、气象监测系统等农业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寿命。至少两年,并提高工作效率50%以上;能有效维护机耕、沟渠等基础设施,保证粮食生产进度,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工作效率30%以上,节约农业灌溉用水2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张梦媛说。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管护平台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的。它是一个集智能农田巡查、农田巡查记录、农田巡查管理、任务调度与监督、应急报告、农田分布图、农田巡查员在线巡查、农田绩效评估、农田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农田管理与保护平台
农业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曾对记者表示,黑土地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耕地资源,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李明说,以藏粮于地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东北黑土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我们应该像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此外,国家发改委将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深入总结东北黑土地保护的有效经验和模式,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综合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基础肥力。”李明说。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