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疫情红利近尾声却要扩产 热像科技业绩下滑急需找到新增长点


时间:2022-05-1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103010侯淑青

编辑吴越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红外热成像行业发展的难得机遇,热成像技术也从中受益。最近加速向主板市场冲刺。

湘科科技成立于2011年,2015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11月,公司计划在科技创新板上市,随后转向寻求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然而,2021年,热成像技术温度筛选产品的营收、净利润、销售额均出现大幅下滑,这也为热成像技术的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打上了问号。

公司IPO拟募资4.04亿元,超过2021年2.2亿元的资产规模。计划扩容的5.2万台红外热成像产品产能能否被市场消化,疫情结束后是否会面临产能过剩,都是热成像技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此外,实际控制人和股东在同业和主要客户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研发和管理经验。d费用率低于同行,也成为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红利即将结束。

毫无疑问,疫情对热成像技术的性能有拉动作用。2018-2019年,热成像技术营业收入分别为6065.60万元和7665.11万元,增速保持在30%左右。

随着疫情的到来,热成像技术抓住机遇,快速研发生产用于防疫的体温筛查产品,为公司业绩带来大幅增长。

2020年全年,热成像技术实现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188.5%,其中温筛产品收入8980万元,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1851.1万元飙升至8341.39万元。

然而,到2021年,热成像技术营业收入仅为1.57亿元,同比下降28.73%,归母净利润下降62.61%。

热像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温筛产品收入波动是净利润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市场需求可能已经处于下降区间。更重要的是,体温筛查产品不是耗材,经过一年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并不急需更换。

不过,在募集资金用途上,热成像技术表示,计划将4.04亿元中的3.14亿元用于热像仪生产基地建设和研发;d中心,并计划增加52,000个红外热成像产品的产能。

热能技术的新增产能能被市场消化吗?要知道,即使在需求井喷的2020年,热成像技术的实际产量也只有1.26万台,产能利用率为119.23%。

虽然2020年热成像技术产能不足,但2021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已经大幅下滑,疫情红利正逐渐谢幕。如何消化新增的5.2万台产能,是热成像技术需要为市场解答的问题。

大客户不稳定。

2020年,热成像技术的业绩增长迅速,尤其是海外销售,因为在这一年,公司迎来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大客户:NTE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NTE)。

从时间线上看,NTE是热成像技术的“金主”。2019年未出现在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当年与热成像技术的交易金额仅为46.3万元,但2020年,NTE向热成像技术采购4510.93万元,成为第一大客户。

在招股书中,热成像技术披露了NTE的股东信息,唯一股东名为尹伟琪。

尹伟琪曾是热成像技术二级子公司ZXF Laboratories,LLC(以下简称ZXF)的兼职经理,负责美国的销售和技术支持。2018年底,热成像技术

逐渐走向尾声,热像科技能否与NTE保持稳定的合作,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热像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名单并不算稳定。

2019年,热像科技的第三到第五大客户与2018年相比全部发生了变动。到了2020年,NTE取代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客户,第四、第五大客户均是陌生面孔,其中第四大客户坚领电子也曾为热像科技的二级子公司。

重营销轻研发

热像科技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测温、教育科研等领域。实控人赵纪民曾在美国福禄克任销售主管,离职创立热像科技后,公司以经销商的身份进入行业。

与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睿创微纳这些同行相比,热像科技的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9-2020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77万元、701.13万元和2042.28万元,研发费用率历年稳定在9%左右的水平,同期同行们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6.19%和13.2%。

对于以经销商的身份入局的热像科技而言,仍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补课”。比如热成像产品的关键原材料——探测器,在2021年1-9月的原材料采购额中占比34.29%,历年来都是采购金额最高的原料。

而不同于能够自行生产探测器的大立科技和高德红外,热像科技并不具备自行生产探测器的能力。这也导致热像科技的采购结构与同行间有较大差异,公司主要通过向法国Lynred公司在中国的唯一指定分销商TIME WELL进行采购,报告期内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19.36万元、637.92万元和3251.53万元,采购金额逐年增加。

欧盟厂商对探测器存在出口管制,会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探测器的性能指标做不同的限制,境外采购的探测器或许将成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变数之一。《投资者网》就此向公司求证是否将在探测器上倾注更多的研发资源,但未获回复。

热像科技的研发费用在同行中偏低,但销售费用率却领先行业,近三年销售费用分别为971.87万元、1305.45万元和2557.95万元,销售费用率超过行业平均值6-10个百分点。对此公司表示,公司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可比公司与行业均值,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产品不涉及军用,客户较为分散,故需要更多的人力及市场推广费用。

此外,对于较低的研发费用率,热像科技表示正集中资源投入在主要研发项目上,随着公司实力不断增强,将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对热像科技来说,面对疫情红利的逐渐消退,产能不足或许很快不再是问题,在后疫情时代,自身的技术优势,才是最坚固的护城河。而热像科技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