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去超市别拿不认识的雪糕”,是谁在为几十元的冰淇淋买单?


时间:2022-06-20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来源:今日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张函/摄

今日北京商报张信/摄

“月薪5000,连冰淇淋都吃不起。”

最近关于冰淇淋价格的话题被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总结的很精彩。各种高价的“冰淇淋刺客”躺在便利店的冰柜里,随时准备给那些刚拿起来检查的人以严厉的打击。

一个小冰淇淋的成本是多少?为什么要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谁在为这些昂贵的冰淇淋买单?

网友吐槽雪糕越来越贵

“巧乐兹是我最后的体面”

“我不敢随便拿不熟悉的冰淇淋。”这是今年夏天很多冰淇淋爱好者最大的感受。

据中新经纬报道,日前,北京的张先生和朋友路过小区附近的一家小超市时,买了两根雪糕。他们拿的时候没仔细看价格,结账的时候傻眼了。

张先生说,他当时很想把雪糕放回冰柜,但因为不想在朋友面前丢脸,最后只好硬着头皮结账。“而且我也没想到这么贵的冰淇淋有多好吃。可能我吃的时候只在乎钱吧!”

在张先生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么贵的冰淇淋。“我小时候吃的是小布丁和老冰棍,五毛钱一根。后来超市的冰淇淋种类越来越多,销售也越来越贵。很多都要四五块钱。这次16元的雪糕让我措手不及。”张先生说。

今年以来,“当代冰淇淋的价格有多离谱”、“为什么现在冰淇淋越来越贵”等话题频频出现在微博热搜上。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抱怨,“建议商家把冰淇淋的价格标在包装上”“冰淇淋的自由没了”。有网友调侃道,“小时候觉得乔乐兹最贵,长大后乔乐兹成了我最后的体面。”“贵的冰淇淋就好,但是没吃之前我的心都凉了。”“本来是降火的,我吃完后用了三天。”

网友调侃被“雪糕刺客”治好了社恐 图片来源:小红书App截图

网友调侃被“冰淇淋刺客”治好了。图片来源:小红书App截图

媒体走访发现,在北京西城区的一家便利店,最便宜的雪糕产品是85g的玛迪尔原味雪糕棒和65g的伊利滑稽熊猫麦香可可奶味雪糕,单支售价5元;最贵的是78克的东北大板黑乔浓乳速成雪糕,每个19.9元。

传统冰淇淋也在涨价。不少网友抱怨,常见的“绿舌”从1元涨到3元,巧乐滋从3元涨到5~6元。在电商平台上,一些网络名人雪糕更是30元一根,有的甚至更高。

雪糕为什么这么贵

谁在为它们买单?

冰淇淋越来越贵的背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是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从2008年到2020年,冰淇淋生产所需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涨了约80%。

冰淇淋品牌代理厂家负责人曾对媒体指出,近年来,冰淇淋的生产工艺一直在进步,生产的原料价格也提高了不少。冰淇淋卖得比以前贵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品牌争相布局高端产品,0蔗糖、纯牛奶、“不加一滴水”、“原料国外进口”等优质健康概念也推高了冰淇淋的定价。

不过,据中新经纬了解,有冰淇淋行业从业者透露,每支几十元的网络名人冰淇淋,其原料使用和成本其实和普通冰淇淋差不多。前述冰淇淋品牌代理厂商负责人也提到,生产一个高品质的牛奶冰淇淋,包括冷链在内的成本价只有7-8元左右。这意味着这些雪糕要么真的毛利率很高,要么有其他成本。

“冰淇淋?

口感、风格、外形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成本、研发成本,包括高端雪糕进行宣传推广的营销成本、渠道成本等,这些都会反映到产品的定价上。”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提到,一般来说,雪糕、冰淇淋的生产成本不会很高,部分雪糕之所以卖得那么贵,更多是因为被赋予了社交属性、情感需求等附加值。“新生代消费群体对价格并不敏感,但对于情感以及品牌的调性比较在意,因此,这部分人群推动了冰淇淋属性的转变,也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朱丹蓬称。

  另据第一财经,新雪糕代表品牌钟薛高曾对价格及受众问题做出回应:“钟薛高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对品质有高要求的家庭决策者,以及追求新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热爱生活的时尚年轻群体。不同价位雪糕的消费者有不同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说,好品质是共同追求。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很重视产品品质,而不是单纯地看价格高低。”

  平价雪糕会消失吗?

  商场冰柜里的贵价雪糕越来越多,也有消费者反映,自己想找一些童年回忆里的平价雪糕,却发现这类雪糕越来越少了。

  在高端化不断推进后,平价的冰淇淋是否会逐渐消失?

  “平价雪糕其实还在,但渠道不愿意卖,终端消费者买不到,又会倒逼厂商加大对新雪糕的推崇。”据国际金融报,零售行业资深专家王国平表示,在一些偏传统的卖场渠道,仍会有平价雪糕售卖。但大卖场也有网红商品采购指标,因此售卖传统雪糕会越来越少,后续低利润雪糕逐步退出市场,消费者逐步接受新式雪糕,“下沉市场或核心城市周边区域还有传统雪糕存活的一席之地。”

网友在批发店购买平价雪糕 图片来源:小红书App截图网友在批发店购买平价雪糕 图片来源:小红书App截图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则指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冰淇淋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本土乳企和区域性老牌冰饮瓜分天下。2018年之前,国内市场上由外资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如和路雪、雀巢、八喜和哈根达斯等,在整体市场份额上占比约为25%;以蒙牛、伊利、光明等为代表的国产乳业品牌则以中端产品为主,占比约为45%;区域性老牌企业如德氏等以低端产品为主,占比约为30%。钟薛高等新消费品牌崛起之后,主要抢占的是原先由外资品牌主导的中高端市场。

  朱丹蓬也认为,当前中国雪糕市场进入了精准细分、多层次消费档次的节点。在新生代人口红利不断叠加、消费升级推动下,中国雪糕市场已经裂变成为从低端到超高端多个不同的消费层次。其认为,消费层次不同、消费能力不同决定消费端的需求,从一两元低价产品到几十元的高端产品,都会有市场需求。

  对于过去大家熟悉的平价冰淇淋品牌,尽管还是有市场,但改变已经迫在眉睫。“整个雪糕盘子会进一步做大,传统雪糕企业如果不跟进,就没办法给予渠道更高利润,就摆不上货柜,会被渠道淘汰,部分雪糕企业可能直接消失。”王国平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亦有业内人士坦言,后续,冰淇淋企业还是应专注于品质的优化。

  如同许多网友所说,“20元一支雪糕,我选择喝冰奶茶”,雪糕在本赛道和茶饮等赛道竞品众多。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冰淇淋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冷饮,虽然营销手段能够带来短期的热度和销售增长,但真正能让消费者喜爱产品并持续消费依靠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同时,企业也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不少冰淇淋品牌为了跟上行业营销的节奏,会做很多营销的尝试,但如果一个品牌想要让消费者真正地记住,还是需要有鲜明的品牌特色。

  来源丨第一财经、国际金融报、中新经纬等

  图片来源丨北京商报、视觉中国、壹图网、小红书App截图、微博截图、电商平台截图

  编辑丨张雅婧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