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厂集体停产? 真相其实是这样
时间:2022-07-06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作者:卢如意
近日,关于光伏组件工厂大规模停工的消息在业内流传。传言称,6月底至7月初,多家光伏组件厂将减产或停产。
对此,多数头部组件公司向第一财经记者否认了这一点。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东方日盛(300118。SZ)营销中心表示:“目前生产排产没有大的变化,但如果未来订单出现亏损,不排除制定维修排产甚至停产计划的可能。总的来说,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
另一家组件厂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二三线组件厂可能会停产,因为没有垂直整合的产能,他们的成本很高。硅料涨价必然带动行业洗牌。”
“目前还是以落实预订单为主,但如果上游价格继续这样上涨,不排除7月份调整生产进度的可能,未来开工率可能会进一步下调。”组件厂内部人士说。
7月4日,组件公司邢帅(002860。SZ)在投资者平台回复称:“上游硅片涨价,短时间内对公司光伏组件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这两年行业内硅料价格过高,但当时光伏组件厂商并没有大规模排期或停产。
事实上,现在最让元器件厂商感到“两难”的是,在成本端持续面临上游调价压力的背景下,元器件端是否“跟上”以及“应该涨多少”,终端需求能否接受。
一直以来,光伏组件厂作为整个产业链中议价能力较低的中下游,在应对上游价格飙升导致的成本上涨时,是最“受伤”的。
一位头部元器件厂的销售主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坦率地说,硅料已经涨到近290元/公斤的水平,我觉得作为元器件厂已经无能为力,所以下半年没有价格。组件和电池没有好的价格,因为即使我们向客户报告,客户也不会接受。”
“在对策上,涨价还是会发生。但目前的问题是,即使价格上去了,也是‘有价无市’,还是要看一看,再决定未来如何调整。”这位销售主管说。
目前组件端的价格已经出现了小幅上涨。行业智库Solarzoom的数据显示,随着上周以来硅片和电池的涨价,组件厂商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剧。国内组件价格也相应小幅上调,主流价格达到1.91元/瓦至1.98元/瓦区间。
“据测算,1.95元/瓦几乎是国内下游投资企业能够承受的价格极限。”据智汇光伏分析,当光伏组件价格高于1.95元/瓦时,中国光伏组件招标量明显下降。即使电池芯片价格进一步上涨,组件企业也很难将价格传导到下游。
上游成本的激增,不仅会影响中游模块厂的利润和生产调度,还会继续传导到终端光伏电站的装机市场。
“今年国内的装机量应该会比较弱,下游对上游的高价是不能接受的。”一位组件厂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组件报价都高于2.1元,中标在1.8元到1.85元之间,根本没法开工。”
“截至目前,终端接受度仍然较低。在接下来的7月和8月,由于价格高企,国内需求和项目的拉动预计将受到限制。”根据中建投的分析,尽管零部件厂商在7月份对报价进行了小幅调整(涨幅约为每瓦0.02元至0.05元),但终端设备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2021年,在国产组件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速依然较高。两个光伏电站装机需求差异的背后是收益率的差异。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地面电站一般适用于地广人稀的地区,电价较低;户用光伏一般建在屋顶,比较适合地少人密的地方,电价比较高。在同样高的组件价格下,分布式项目的利润率高于地面电站。因此,由于组件价格高,分布式电站的需求波动较小。
截至昨日收盘,光伏板块出现分化,中下游组件企业股价“下跌”,上游硅企“飘红”。
具体来看,组件公司晶科能源(688223。SH)领跌,金高科技(002459。SZ)、隆基绿色能源(601012。SH)和阿特斯太阳能(CSIQ。收盘时,美国股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大全能源(688303。硅企SH),上涨5.09%,收于77.03元;TBEA (600089。SH)上涨4.99%,收于30.72元;通威股份(600438。SH)上涨3.23%,收于67.75元。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