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奇葩广告大赏:9.9元买电动车 为了流量也是拼了
时间:2022-07-07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互联网的两个特点是流量大,免费程度高,但这两个特点也各有利弊。好处是我们享受了很多免费资源。缺点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代价是无休止的“互联网广告”。
基于互联网的免费特性,其实个人并不排斥互联网广告,因为品牌有传播需求,平台也需要流量变现,不断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强平台的竞争力。用户在不断升级平台,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逻辑。然而,随着各大平台对广告利润的深度挖掘,以及品牌对广告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广告进入了“牛皮癣”时代。不仅广告无处不在,内容更是为了博主的眼睛而无下限,甚至还有通过技术手段和文案欺骗用户点击的无耻行为。
今天就带大家欣赏一下我遇到过的精彩的互联网广告。(偷偷摸摸,作者不是法学专业的,但是我感觉这些广告很多可能是违法的)
买啥都是9.9元?PDD最爱用的套路
我觉得还有一种广告是大多数人都看过的。惊人的9.9元让人印象深刻。个人认为这种广告是虚假宣传。
比如iPhone 13只要9.9元,上图折叠电动车只要9.9元。这些价格已经违背了用户对商品价格区间的常识,利用人性贪便宜的弱点,欺骗用户点击。
当然,你点击下载了APP,99.9%的人都买不到9.9元的电动车。但如果你说是骗人的,它肯定会有一个链接让你以返现的形式9.9元买一辆电动车,也就是俗称的砍刀子,直到你有足够的人头为止。当然,新用户数量通常以100人为单位,一般用户很难成功。
晃晃手机就能自动跳转到广告页面 节操去哪了?
这是我见过的最流氓的广告之一。是某知名音频APP的代表作。广告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作为一个开屏广告,它拦截了几乎所有使用该APP的用户。当用户打开软件,进入开屏广告,你不需要点击广告,只要你手机在手中一晃,APP监测到你手机震动了,就会默认你同意点击该广告,自动帮你跳转到对应的界面.
但用户在使用中轻微晃动手机是正常操作,也就是变相强迫消费者点击广告后的链接。
估计这种模式的广告已经被用户举报了。目前打开的页面还不能实现摇一摇进入相应广告的功能,已经被向上滑动或者点击跳转取代。其实这也是很流氓的,因为很多用户的向上滑动习惯都是把APP剪了,而且还有作弊点击的问题。
/ChMkK2LFUaeIPBe-AADCyNJDjeIAAFC4wNgi5YAAMLg247.jpg" width="640" height="345" alt="" style="border:1px solid #e5e5e5"/>这家APP的另外一个操作就是虚假广告,写着10元提现,很多年轻人应该知道这是假的,不会上当,但是中老年用户就很容易上当,点击后的链接是某贷款软件的APP下载链接。
伪内容广告 题文不符骗点击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毁三观广告就是伪内容种草式的广告,这种逻辑有点像目前特别火的新东方电商直播的模式,我卖的东西是大米,但我不给你讲大米多好吃,我给你讲大米以外的故事,帮你回味吃好大米的感觉。
当然新东方这种文化底蕴比较好的形式我作为用户是不排斥的,确实很有代入感。而互联网广告则是简单粗暴的硬植入。
比如说上面这个广告,明明是一个买菜的APP,但是却放一个毫不相关的美食视频给你看,我承认,美食视频确实比买菜APP更容易吸引人点击,但这种文不对题的方式拉新的用户真的会留存,成为真正的用户吗?
除了放文不对题的美食视频外,笔者也遇到过放一些利用人性弱点吸引用户的小游戏、小测试、猎奇假新闻骗你点击的题文不符广告,总之节操是一个比一个没下限。
点评:我们不反对看广告,但请你文明一点点
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这些无孔不入的广告,我是能理解的。我们在免费享受着各种资源,而平台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把运营成本赚回来。
但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来说,我是坚决反对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广告,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挣用户的钱。所以对于年轻人有甄别能力的还好,不会被这些广告欺骗,而遇到老年人甄别能力差,就很容易被欺骗。不仅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对于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及财产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这里也给广大用户提个醒,尽量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广告,同时也呼吁相关机构加大执法力度,能够加强监管。我们不反对看广告,但请用一个文明的方式呈现给我们。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