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青藏高原上追寻水的踪迹
时间:2022-07-07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历时5年的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于今年开始在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开展“巅峰任务”20223354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珠峰科考)。
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吉姆一号”III型浮动船在珠峰成功完成10次空中大气科学观测,创下了浮动船原地观测最高海拔的世界纪录。这次珠峰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圆满完成。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浮船综合观测科考队队长高静也顺利结束工作,开始数据分析。
自从4月底到达西藏,野外驻训一个多月以来,高静的心一直悬着。在珠穆朗玛峰复杂的地理环境中,浮船观测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在第一次成功发射浮舟的前几天,科考营遭遇持续大风天气,无法给浮舟充气,只好着急。晚上风比较小,容易满足充气要求。所以那段时间大家基本都是从午夜12点工作到第二天中午12点。
毕竟“彻骨寒”换来的是“香闻”。
浮舟10次升空中,最高升空达到9050米,6次超过8000米,超额完成观测任务。高敬说,这是科考队首次在珠峰获得从地表到对流层上层的多项高空大气变化数据,包括水汽稳定同位素、黑碳浓度、粉尘含量、甲烷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风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气象参数。
关注青藏高原水循环的变化
高静的研究方向是水中稳定同位素的现代过程和冰芯的记录。一般来说,就是通过观察水的氧或氢比例的变化来判断水的来源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五年来,青藏高原水循环的变化是高静关注的主要科学问题。
2019年,高静带领团队在西藏纳木错开展区域水循环观测研究。当时,他们用“吉姆一号”I型浮舟创造了7003米的同类型浮舟大气科学观测记录,为揭示“亚洲水塔”的水从何而来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
在珠穆朗玛峰海拔5800米至6500米的东绒布冰川区,高静首次获得了全球超高海拔冰川表面的水汽同位素连续观测数据。也是一次“攀冰卧雪”的难忘经历。
为了架设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仪器,完成样品采集,高静和队友需要从海拔5150米的大本营徒步到海拔6500米的营地。经过7个小时徒步11公里,爬了几十米深的十字沟,他们在海拔5800米的营地落脚。迎着风雪,克服高海拔带来的头痛和攀登的疲劳,坚持进行观测数据的收集、仪器的维护和样品的采集。
第二天黎明,队伍继续向海拔6500米的营地进发。“当时每个队员都走了几十步才休息,接近体能极限。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到达海拔6500米的营地,圆满完成了计划的工作。”高静回忆道。
年轻的“老青藏人”
今年是高敬自2005年第一次上青藏高原以来,第18个年头的青藏高原研究。
1983年出生的高静,已经是一个年轻的“老西藏”了。青藏高原研究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几代科学家坚持的科学事业。虽然过程极其辛苦,但有了兴趣,有了毅力,有了平台,高静全身心投入,乐此不疲。
高
近年来,高静受到导师亲力亲为、争分夺秒的工作作风影响,前辈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励着她。在他们的带动下,高静带领团队成员做出了很多成绩。随着研究的深入,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出现新的问题,吸引她去探索,去发现…
“我特别幸运能够参加第二次青藏科考。从读研开始到现在,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在基础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支持,这有助于我们年轻人真正去探索一些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高静说。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