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五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消费品工业迎数字化浪潮


时间:2022-07-09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曲北京报道。

数字化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103010围绕数字化部署了10项重点工作,助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提出到2025年,消费品行业数字技术集成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新产品、名品、精品,品牌引领力、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关于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行动方案》指出,企业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企业数字化研发普及率;d设计工具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均超过80%;智能设计、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创新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食品医药、消费电子等行业培育2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对此,《行动方案》记者采访了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标,余德标对《中国经营报》进行了详细解读。

定义数字技术,为消费品行业的“三种产品”赋能

于德彪指出,所谓“三品”——增加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最早出现在2016年的《行动方案》号文件中。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用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品行业“三品”。此次五部门联合发布《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利用数字技术助力消费品行业。

消费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是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支撑,在拉动就业、出口和内需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信部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剔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2014年以来,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而消费品行业作为消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家电、皮革、塑料、食品、家具、五金、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鞋、服装、化纤、棉纺产能占全球50%以上,消费品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球首位,超过12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球20%。

于德彪告诉记者,消费品多为传统行业,具有行业门类多、准入门槛低、产能规模大、企业数量多的特点。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数字化水平和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市场快速供应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中国必须抓住数字技术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而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同时增强消费拉动效应,加快消费品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103010的实施,为未来四年“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指明了方向。在余德彪看来,《行动方案》的推出有四层含义:一是推动消费品行业借力数字技术,提高行业内产品的供给效率和供给能力,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提升行业数字化利用水平,满足消费升级所需的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等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三是突破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壁垒,重构供求关系,保持市场供求动态平衡,保障供应链安全,促进国内流通渠道畅通;四是培育一批新产品、名品、精品,提升国产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优秀品牌企业,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企业品牌。

主要目标是“虽然有挑战,但可以实现”

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提出围绕数字化部署10项重点工作,助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

如何通过数字化帮助“增加品种”?003010提出:一是推出更多创新产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围绕健康、医疗、养老、育儿、家居等民生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品”,加快绿色、智能、创新产品开发,以高质量供给助力消费升级;二是推动数字化研发;d设计并推动产品迭代更新;三是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重塑产品开发和生产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通。支持重点行业优势企业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加快培育个性化定制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四是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扩大绿色消费品供给。

而在“提品质”方面,《行动方案》指出,加大数字化改造力度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工业APP等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与此同时,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助力提振消费信心,加深智慧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行动方案》提出未来4年数字化助力消费品“三品”战略的三个主要目标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供给水平明显提高、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其中,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行动方案》提出,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均超过80%。

针对这一目标数字,余德彪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到了74.7%。尽管80%的目标存在一定的挑战,但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谈及对市场的影响,余德彪认为,一方面后期可能会配套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快推动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例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申报、知名品牌培育、数字化平台申报、数字“三品”示范场景申报等;另一方面利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企业,同时也利好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适老化产品等智能终端新品企业。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