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合肥高新区全力推进“科大硅谷”建设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日前,安徽省政府发布《“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HKUST硅谷”将充分发挥中国科技大学(以下简称HKUST)等高校和院所的校友资源和品牌效应,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引领,汇聚全球创新力量,汇聚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市场主体圆梦的新高地、创新机制灵活、改革体制集成的新特区、优良的创新环境。

我们将全力推进" HKUST硅谷"建设,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园区,包括航天载体建设、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d机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聚集、科技金融示范工程、‘HKUST硅谷’发展保障工程。”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四大平台”和“五链赋能”为未来行业探路

“《方案》提出提前规划建设合肥‘一核两园一镇’功能承载区,总面积8.22平方公里。其中,‘HKUST硅谷’核心区、高新园区、讯飞小镇均位于合肥高新区,总面积7.396平方公里,占‘HKUST硅谷’总面积的近90%。”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卢长富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合肥高新区已构建了四层创新平台体系,包括原始创新平台、新型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平台。d机构、企业型创新平台和专业化共性技术平台。合肥高新区聚集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科技园、安徽省人工智能研究所等战略性科技力量,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等37家新型创新机构。

同时,合肥高新区加快形成双创载体、政策、金融、人才、服务五链协同赋能。每年新建国有航母超过100万平方米,两用航母总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在科技金融领域,合肥高新区建立了“引导股权投资政府基金、社会资本创业投资产业化专项基金”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园区资金总规模突破2300亿元。合肥高新区还创建了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首所创业型大学,实施了“创业人才培养试点计划”,启动了“十万大学生进高新区”,夯实了研发基础;d和创新人才。同时,合肥高新区实施“营商环境引领计划”,推进“共创券”等“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在三年内翻了一番。

“《方案》提出‘HKUST硅谷’要成为引领未来的活力之谷。事实上,合肥高新区早已率先发布未来产业规划,开展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培育,并联合中科大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争做国家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先行者,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孵化高地。”卢长福说。

“六大工程”聚集数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卢长福表示,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示范工程“HKUST硅谷”,高新区将实施“六大工程”。

具体来说,合肥高新区将通过实施空间载体建设工程,打造“中科大”“中科院”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集中区;通过实施创新研发建设工程;d机构,探索建立研发中心;以中央研究院为中心的d系统和高校的技术跟踪挖掘机制,建立R & ampd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的创新;通过实施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开展源头技术精准挖掘和跟踪对接转化,引进一批子信息、航天信息等前沿技术项目进行转化;通过实施创新人才聚集工程,构建人才引进网络;通过实施科技金融示范工程,打造“基金丛林”,加快建立和引进“耐心资本”。“合肥高新区还将实施‘HKUST硅谷’发展保障工程,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不断提升‘HKUST硅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卢长福说。

103010围绕管理运营、创新资源聚集、研发等提出了20多项高价值支持措施;d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聚集、投融资等。包括建立股份转股份、股份转债券成果转化支持模式,组建协同创新创新联合体,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出台“高精尖缺人才”政策,打造“基金丛林”,鼓励基金投资早、小等。

此外,安徽省还将设立“HKUST硅谷”专项资金,用于政策兑现和购买服务,先期安排3亿元启动资金。“HKUST硅谷”将创新投融资模式,打造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基金丛林”。省市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将首先设立300多亿元的风险和种子基金。

卢长福表示,预计到2025年,“HKUST硅谷”将汇聚中科大校友、海内外高校等10万名以上优秀人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与此同时,超过10,000家科技型企业,新的研发;d事业单位、科技服务机构等。将聚集,培育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国家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