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告别“埋埋埋”气化细渣有望资源化利用


时间:2022-07-1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本报讯(记者陈欢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对煤化工中难以处置的固体废弃物3354气化细渣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气化细渣熔融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目前已完成1000吨/年的中试研究,即将开始工程应用。

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减量化和处置技术,我国气化灰渣的累积储存量已达数亿吨,每年3500万吨的排放量还在快速增加。在气化灰中,气化细渣占30%~70%,主要由碳和无机成分组成,具有燃料和原料的双重性质。由于碳的石墨化程度高,部分被炉渣包裹,无机组分反应性差,资源化利用困难,填埋仍是目前主要的处置方式,存在潜在污染。

鉴于这些特点,R & ampd团队提出气化细渣熔融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3354。气化细渣中的碳成分被活化改性,实现高效燃烧,产生蒸汽或电;无机组分通过熔融矿物相重构制备铝硅基产品,可实现高值化利用,从而实现碳和无机组分的分离利用。

自2021年8月起,R & ampd团队在中试平台上进行了德士古气化炉细渣流态化熔融燃烧试验。系统运行平稳,产品脱碳效果显著。2021年11月进行第三方性能测试,测试工况运行时间超过18小时。测试结果表明,气化细渣处理能力为242kg/h,折合2100t/a,灰渣中炉渣(无机成分)比例为95%,灰渣综合含碳量0.5%,远优于考核指标。

目前,R & ampd团队完成了1000吨/年的中试,形成了与主流气流床气化炉2000吨/日规模相适应的气化细渣流态化熔融燃烧技术方案。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