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模式绑定多家车企 华为汽车版图扩张凶猛
时间:2022-07-1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记者于立言
坚持“不造车”的华为正在加速汽车业务的扩张。
华为7月11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与小康合作的新车新M7发布三天,订单突破6万台。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北汽蓝谷等多家上市车企正在加速与华为的合作,并频繁发布最新进展。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华为正在以备件模式、HI模式、智能选车模式三种合作模式为车企提供多元化选择,实现全方位绑定。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正在打造自己的造车“朋友圈”,试图构建一个不同于其他车企的生态系统,在其中扮演供应商、经销商等多重角色,从而实现汽车业务的盈利。
不造车却持续为车“烧钱”
“华为在汽车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每年支出超过10亿美元。是汽车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直接投资7000人,间接投资10000多人。——绝对是烧钱的生意,绝对是难做的生意。”华为董事总经理余承东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
在坦言“烧钱”的同时,余承东也不避讳看好汽车行业。在他看来,今天的智能汽车和10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非常相似。“相似度超过90%。车厂会像当时的手机品牌一样被洗牌,过去强势的车厂也可能在新时代被淘汰。”余承东说。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智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华为造车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在2019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副董事长徐志军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2020年10月,华为创始人任发布决议:华为不造整车,专注ICT(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该决议有效期为3年。
现在三年时间过半,华为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非常活跃。根据华为发布的2021年年报,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华为2021年投资达到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脱离上市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公开数据显示,韦小立投入研发的资金量;2021年d分别为45.9亿元(人民币,下同)、41.14亿元和32.9亿元。
据接近华为的人士透露,国内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公司都会瞄准特斯拉的新车进行研究,但最积极的不是车企,而是华为。华为已经在许多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零点智库发布的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百度、华为、DJI位列前三,其中华为的专利多达1332件,而另外两家公司的专利分别为2009件和705件。
华为系“车队”基本成型
华为的汽车业务离不开它的汽车公司“朋友圈”。今年夏天可谓是华为汽车“朋友圈”的集中亮相季:华为与长安汽车联合研发的Aouita品牌新车Aouita 11,以及华为与小康联合研发的塞蕾斯AITO品牌新车M7近日发布。北汽蓝谷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华为和北汽蓝谷合作的极地狐狸品牌,7月底会有新的信息发布。有业内专家向记者感叹,华为是近段时间发布智能新能源汽车频率最高的公司。
不同于以往车企扮演的主角,华为元素已经成为长安、小康新能源汽车最耀眼的标签。
奥维塔科技是由长安汽车、华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智能汽车品牌。根据6月25日奥伊塔科技与华为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打造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并在2025年前推出四款新车。此外,双方还在所有领域达成共识
丽思的前身是小康成立的新能源公司。2021年4月,小康成功牵手华为,双方达成深度合作。赛勒斯开始生产与华为合作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小康股份今年7月11日公告,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赛勒斯”。小康表示,此举是为了方便投资者准确了解当前公司定位,将名称与业务和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华为、奇瑞汽车、江淮汽车也敲定了新的智能汽车商业模式合作。对此,华为汽车事业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没有可以透露的信息。业内专家认为,一个以小康、长安、北汽等车企为核心的华为“车队”已经基本成型。
多种模式打造汽车“朋友圈”
“华为坚持的原则是,华为不自己造车,但我们真正帮助合作伙伴设计、制造、制造有竞争力的汽车。”余承东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
余承东介绍,华为在汽车业务上有三种模式:标准化零部件模式、HI模式(华为Inside模式)和智能选车模式。其中,HI mode有三家合作伙伴,分别是BAIC、长安和广汽。选择智能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小康Selis合作推出AITO品牌。目前,两款新车型M5和M7已经上市。
华为负责人告诉记者,余承东的提议是最新进展。他解释说,组件模式是指华为为车企提供组件,包括电机、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相关组件等。HI mode是指华为向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计算和通信架构、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代表机型有极狐Alpha S华为HI版、Aouita 11智能选车模式是华为深度参与车企的产品定义和核心零部件选择。
、营销服务体系等领域,合作车型还会进入到华为的终端店面进行销售。“我们是目前唯一一家全系标配HI(Huawei Inside)的品牌。”阿维塔科技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耐人寻味的是,相对于阿维塔科技和北汽蓝谷等强调和华为的合作关系,智选车模式的代表车企小康股份,近期多次公开澄清自己和华为只是长期合作伙伴,并非华为的代工厂。
有业内专家称,虽然代工厂不容易界定,车企也不愿承认代工的定位,但是华为与车企合作绑定最深的模式恰恰就是智选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华为不仅深度参与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未来还可能进一步深化智选车模式,开展充换电等多方面业务。目前在华为门店,能享受和华为手机同店销售待遇的汽车,只有华为和小康股份合作的新车。
生态构建才能多渠道盈利
在华为的加持下,赛力斯新能源车的销量正在不断攀升。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SUV汽车销量排行榜上,问界M5以7021辆的销量位列国内第8名,仅落后比亚迪唐1个名次。截至6月30日,赛力斯汽车2022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20000辆。
伴随合作伙伴新车销量的上升,华为如何通过汽车业务盈利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此,华为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没有相关口径。奥维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记者分析,华为通过和车企合作进军汽车业务,是希望能同时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扮演零部件供应商、超级经销商、IT服务商、自动驾驶服务商等多种角色。
张君毅认为,在汽车业务上已经投入巨大的华为目前不会算小账,但是未来伴随合作车企新车销量的提升,华为在上述角色成熟后将会有多渠道盈利的可能。华为可以作为供应商出售产品和系统给车企,目前热销的M7新车不仅搭载了华为鸿蒙智能座舱,还使用了华为纯电驱增程平台。华为也可以作为经销商利用门店销售合作伙伴的新车,发挥华为的品牌和网络优势。华为还可以以咨询顾问的方式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各种问题。
同时,华为既然多次重申自己不造车,那么就不太可能出资去成为整车制造公司的股东,“造车可以有多种理解,广义来看可以是进入汽车行业。狭义来看包括直接投资整车企业,这可能是华为要注意避免的。”张君毅说,在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科技的股东当中,有宁德时代,但并没有华为。
“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就体育比赛来说,其实赢得胜利的关键不是在上半场,要把下半场也打赢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于汽车业务的愿景,余承东说,华为要用多年在信息通信产业积累的能力,帮助车企伙伴取得商业成功,最终取得华为自己的商业成功。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