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理想汽车沈亚楠:供应链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正与芯片制造商直接对话


时间:2022-07-1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浪新闻北京时间7月14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中,李并不是最有名的,但该公司有一个大目标:到2025年在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获得20%的份额,即每年销售约200万辆汽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豪华电动SUV制造商需要完成任何汽车制造商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这条路会很艰难。

李公司总裁沈亚男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重视这个20%的目标,我们正在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一切工作。”该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包括加强其供应链,开发更全面的车辆阵容,提高制造能力和获得更多资金。

这对于这家成立仅7年的创业公司来说,似乎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该公司上个月刚刚推出了第二款高端SUV。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还向消费者交付了约6万辆汽车。

为了实现其雄心,李需要超越比亚迪,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去年交付了约584,000辆新能源汽车。此外,理想必须超过上汽通用五菱(其售价近5000美元的小型电动汽车已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特斯拉,后者去年在中国销售了约32万辆电动汽车。

小一点的李,甚至会超过全球销量第一的日本公司丰田。去年,该公司在中国交付了194万辆汽车。

除了总裁,沈亚男还是李的联合创始人。他说,“因此,在市场上推出更多产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覆盖所有价格区间

该公司的计划是,在20万元至50万元的范围内,每10万元至少有两款车型,即增程型电动汽车(由汽油燃料发动机驱动)和纯电池电动汽车,它们都将在2025年前投放市场。

沈亚楠表示,为此,他正花费大约五分之一的时间与供应商合作,试图说服他们,尤其是全球芯片巨头,相信公司的销售预测。

沈亚男说,李正在与包括英飞凌科技、恩智浦半导体和意法半导体在内的芯片制造商进行直接谈判,以确保芯片的供应,而不是仅仅依赖分销商和元件制造商。

他说,供应链是该公司实现200万辆销售目标的“至少最大挑战之一”。

这个目标是围绕沈亚男预测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0万辆来设定的。虽然目标非常激进,但李在汽车生产方面确实有着成熟的记录,这与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等其他特斯拉追随者不同,后者声称要挑战马斯克三年才能量产汽车。

工厂产能

考虑到中国乘用车协会预计今年电动车销量将超过550万辆,不考虑疫情封锁带来的混乱,沈亚男对中国电动车整体销量的预测似乎是合理的。

国际评级机构晨星预测,2025年李销量将达到54万辆以上,占中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近7%。

一位分析师表示:“我们喜欢李精准的产品定位。”该分析师还指出,一旦该公司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竞争加剧,“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可以提供类似价值主张的汽车”。

沈亚男表示,由于高科技电动汽车需要更多的半导体,李仍在努力供应一些关键芯片,并将继续面临问题。但是,芯片的价格正在从顶峰下来,不再“像去年那样疯狂”。

要实现这个目标,理想需要大幅提高自身产能。目前李在常州有工厂,年产能约10万辆,并准备在北京建第二家工厂,在西南重庆建新工厂。

更多资金

沈亚男表示,为了支持扩张,李将在形势“良好”时继续在市场上筹集资金。他说,“规模经济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准备足够的弹药。”

这家汽车制造商上个月宣布,它将通过出售美国存托凭证筹集20亿美元,此前其股价在6月份反弹了50%以上。这只在美国上市的股票今年迄今已上涨15%,表现优于本土竞争对手小鹏和蔚来。李去年在香港上市,进一步筹集了15亿美元。

该公司的其他融资方案包括出售股票或发行债务。沈亚男透露,李还将与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合作,以实现现金流最大化。

沈亚男说,李公司向欧洲出口汽车以在中国之外获得立足之地的做法,与其他国内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理念略有不同”。他说,“我们必须在开战前想好如何取胜,而不是在开战后试图生存。”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