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不影响低碳转型趋势
时间:2022-07-15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增众测推广文案-->
“虽然去年以来部分国家重启煤电,增加了化石能源消费,但这是暂时现象,全球迈向碳中和的大势不会逆转。”

文 | 韩舒淋
编辑 | 马克
2021年夏秋以来,全球能源供求关系持续紧张,电、油、气、煤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供应短缺现象频出。受俄乌冲突影响,能源转型最积极的欧洲,能源供应形势也最为严峻。
危机之下,可再生能源一时无法填补化石能源留下的需求缺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系统的挑战也愈发引起重视,化石能源对能源安全的作用凸显。
危机是否意味着此前的低碳转型步伐太快、目标过于激进?如何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统筹好安全、低碳、经济这三大要素?如何实现减碳与发展的双赢?能源转型之后,工业减碳又该如何跟上?
7月7日,壳牌与《财经》杂志联合举办“赋能进步·能源安全低碳转型”高峰论坛,来自政、商、学三界的嘉宾集中探讨了上述焦点问题。

短期危机不影响长期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发言中表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已是国际共识,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迈向新能源体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全球迈向碳中和的大势不会逆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表示,2020年-2060年,中国在低碳电力,氢能、生物质、CCUS(碳捕捉、利用、封存)、工业减排相关领域的投资可能超过80万亿元。目前每年的投资在1.3万亿元左右,未来还会增长,高峰期在2030年-2040年,每年约2.3万亿元投资。新能源和相关的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重要动力。
电力规划总院高级顾问、原副院长徐小东表示,双碳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系统性、革命性的变革,这个长远目标不会因为短期的能源供应紧张而发生变化。能源转型应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基本原则,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推进。一味追求低碳目标、忽略能源供应安全,不利于实现长远目标。
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黄志昌表示,低碳转型的长期目标不变,短期波动不可避免,同时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相辅相成的,能源更加多元化,更能保障能源安全。
王金照在发言中表示,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峰值相比当前还要提高,之后会下降,根据模型分析,预计2060年中国能源需求与当前大体相当。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