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月销13.4万辆车背后,比亚迪价值百亿的另一支柱


时间:2022-07-15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增众测推广文案-->

  文 | 郑灿城  编辑 | 高雅

  来源:36氪

  多重因素促进着车市在今年的节节攀登,这一在普通居民生活中最贵的消费品,成为刺激经济向上的主要助力器。

  推高的过程中也仍然要在创新上有所侧重,所以飙升最快的就是新能源车。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较去年增长了1.2倍,远远超过了汽车行业整体大约20%的增速。按照6月最新的销量数据,新能源车卖了59.6万辆,这其中有13.4万辆贡献自比亚迪。也就是说,几乎每4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来自比亚迪。

(2021-2022年1-6月比亚迪情况,数据来源:比亚迪公告,36氪制图)(2021-2022年1-6月比亚迪情况,数据来源:比亚迪公告,36氪制图)

  然而,要买到一辆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并不容易。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6月在股东大会上就曾表示“比亚迪在手订单已经超过50万辆,交付周期在5-6个月。”换句话说,现在付定金,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提车。

  需求比供给涨的更快,事实上在经历上半年供应链受阻的种种问题之后,即使这样的销售数据也还是被需求撵着走。制造能力、产业链布局,是比亚迪相比新能源新秀们的核心优势之一,这基于20世纪初比亚迪就确立的垂直产业链的战略,所以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小跑两步、还能跟的上。

  这20年来的制造能力不只可以造车、还可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在比亚迪车的身后,是几乎可以制造一切“你想不到”的比亚迪产业链,可以与下游一起共同进步。比如,比亚迪执行总裁、汽车工程院院士廉玉波6月就表示,比亚迪未来可能会为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

  这种“自立性”在去年被卡脖子严重的半导体身上体现的更明显。当汽车智能化趋势要求新时代汽车要电动,还要更聪明的时候,起到汽车大脑作用的芯片需求更多了,也更高阶了。根据相关案例,去年车芯售价在需求拉动下暴涨,最严重的时候,一枚20元的芯片,最高的时候炒到2800元,涨了140倍。

  在2021年卡脖子最严重的地方——IGBT和MCU,也可以在比亚迪产业链的业务中找到节点。曾为比亚迪旗下业务的比亚迪半导体在去年分拆上市,其最大客户就是比亚迪,后者在2019-2021年对比亚迪半导体的贡献占到54.81%、58.84%和63.37%。比亚迪引以为豪的混动版车型,背后的DM4.0模块所用的IGBT就是由比亚迪半导体供应。

  造一颗汽车能用的芯片并不容易。Omdi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前十大车规级半导体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超60%。即使是专注于芯片的厂商,也仍然没法解决缺芯的问题。那凭什么一家车企就能懂芯片呢?比亚迪的回答是,比亚迪半导体也许不是最专业的芯片厂商,但一定可以在车的领域里,明确知道自己的需求。

(资料来源:比亚迪半导体招股书)(资料来源:比亚迪半导体招股书)

  更为重要的是,当这项车上芯片的生意处于火热状态且需求越来越大时,“最懂车”的比亚迪半导体,也可以突破技术和产业间语言的障碍,走到更多客户的上游清单里。比亚迪半导体也在这一过程中走向资本市场,向深交所提交注册、拟在创业板上市,募资2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那么,车芯在现阶段的图景、不断迭代的需求演进过程,都可以在招股书中娓娓道来。

  All in car,比亚迪没有选择。

  与工业级、消费级半导体相比,车,是对半导体的要求最高的场景。

  把自己扮演进汽车半导体的角色,可以说是承担了出行的重任。这意味着经常要在极端的环境下工作,比如在温度在零下极寒的冬天,或是地表温度60度以上的夏至。那么,汽车上的半导体器件不但要在这样的温度差异下高性能工作,还需要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寿命。

  可靠性上,如果半导体失效导致的电器罢工,发生在汽车安全系统上,就可能威胁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寿命长短上,汽车上的功率半导体器件,通常需要陪伴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一台汽车的平均寿命在15年左右,车规级半导需要能够活得比这更长。

  比亚迪半导体的前身可以说是在这样严肃的需求推动下长出来的。2004年,比亚迪出钱,BFE Ventures出技术,将比亚迪主攻电池保护IC的IC设计部抽出来,成立了比亚迪微电子。这一举措在当时的目的是进军IT行业微电子及光电子领域,此后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后,2020年1月,比亚迪微电子成为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