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深蹲」之后,软件产业的「击球区」出现了吗?


时间:2022-07-15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增众测推广文案-->

文 / 一灯

出品 / 节点财经

今年初,数字经济再度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力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软件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相关企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94994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3408亿元,同比增长16.43%,增速为2015年以来最快。

然而,赛道的高景气度和基本面的强支撑力似乎并没有传导到资本市场。近两年来,软件板块持续承压,域内公司股价表现低迷。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来回波动,并反映价值,即股价走势与行业、企业的成长是正相关的。

基于此,就上述背离现象,也引发了市场的一系列猜想:软件产业是否已进入“击球区”?

/ 01 /

他山之石

洞悉软件产业的成长曲线

2022年以来,无论是全球软件巨头,比如Salesforce、Oracle、微软等,还是中国软件厂商,都无一例外地遭遇到估值下挫,市值蒸发。这其中固然有宏观环境的影响,比如疫情反复、外围激进“收水”、地缘战争等。

不过,对尚处在成长期的中国软件产业来说,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市场缺乏对其发展曲线的深刻理解。

以SaaS鼻祖Salesforce为例,尽管2022年股价也有明显回调,但拉长来看,Salesforce市值从2004年上市之初的10亿美元到2021年最高超3000亿美元,而后降至如今的1700多亿美元,十八年时间画出的仍然是一条45°向上的曲线,且一直享受着远高于科技行业平均水平的估值,截至7月13日,滚动市盈率高达近162.19倍。

Salesforce缘何能十年十倍?

背后,恰恰是美股资本市场对软件产业,以及头部软件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起深厚的“护城河”,并实现业绩微笑曲线增长的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坚守。

诚然,Salesforce在发展途中也有过盈亏失衡的时候,比如2012年-2016年的转型期,连续五年录得亏损。究其原因,根植于技术原点,软件虽“软”,却是一个重资金、高投入的业务,所以只有一边低头赶路,一边抬头追光,才能抓住超前的趋势性机会。

换句话说,就财务角度,软件产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慢生意”,会伴随着N个投资新周期,这可能会让企业短期利润失速,甚至“失血”,但这并不会干扰到长期维度上价值的放大。

而对于那些站在队伍前列的企业来说,通常能在行业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受益于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的加持,实现“马太效应”,并规模化盈利。

Salesforce自2012年首次超越甲骨文并位居全球CRM软件市场榜首以来,其市占率并未固化,反而一直攀升,近五年净利润从12.32亿美元增长至263.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155%。

以“他山之石”Salesforce为镜,我们的软件产业现在正处在加大投入,从割据混战迈向通盘整合的阶段。

不妨以业界龙头用友网络(600588.SH)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2018年-2021年,该公司共计支出研发费用约85亿元,研发费用率超21%。2022年一季度,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5%,远超营收增速,研发费用率高达36.62%。

高研发投入下,必然会对带来一些损耗,用友网络的净利润在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录得负增长,进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一些情绪波动。

但在硬币的背面——云业务,作为用友网络的第二增长极,强势生长。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