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争议中的换电:头部玩家的有限游戏


时间:2022-07-16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增众测推广文案-->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深途(ID:shentucar),作者:刘丹丹,编辑:黎明。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新能源汽车火了,但换电却很难火起来。

换电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之一,与充电相比,换电不仅省钱,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做到即换即走,真正实现新能源车补能像加油一样方便。

论便利性,平均耗时11分钟的换电要比动辄几个小时的充电好用的多,没有任何充电焦虑。但缺点也是明显的,比如企业前期投资成本高、普及难度大、盈利难、缺乏统一标准等。

因为这些原因,国内市场的乘用车换电一直做不起来。有不少观点都认为,针对乘用车的换电十分鸡肋,没有前途,发展超级快充才是硬道理。

不过,一个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8月,蔚来针对换电发布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BaaS,即电池租用服务(Battery-as-a-Service)。在这项服务中,蔚来摸索出一个电池产权分离的思路,这样一来,消费者买车不用付电池钱,购车门槛变低,第三方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分担成本,企业投资压力变小。

这听起来似乎可行性很高,入局换电赛道的企业变得多了起来。过去两年,长安、吉利、东风、广汽埃安,甚至是不造车的宁德时代,都开始布局。

毫无疑问,换电市场是有前景的,2020年就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家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换电市场规模能达千亿。但就目前来看,换电市场的成熟度并没有这么乐观。

投资成本过高是一方面,仅一个换电站就需要300万元左右,数量过低的换电频次根本无法分摊成本,即便蔚来换电已经达到1000万次,但换电站压根看不到盈利的影子。另一方面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自己的换电站只能自己用,既浪费资源也无法拉上友商一起做大蛋糕。

这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赛道,但对这些入了局,尤其是像蔚来、吉利这种已经投了大笔研发资金、开始建设换电站的企业来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就像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此前挂在办公室的字——“赌性更坚强”一样,面对换电这个新领域,这一批玩家似乎都在赌,赌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出现,或是自己的模式能吸引众多企业加入,自己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旧瓶装新酒的换电

与新能源市场的火热相比,换电一直并没有太多关注度。不过,换电并非是一个新兴产物,它甚至比目前国内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出现的都要早。

2007年,以色列人沙伊·夏嘉曦就成立了一家换电公司Better Place。它构思的换电创意是Better Place扮演“电池运营商”的角色,建立一整套电动车充电、换电更换站体系和技术。

但有一个问题,这种模式需要建立在车企愿意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不能与车企达成牢固的合作联盟,那Better Place的换电体系毫无发挥的地方。

事实也正是如此,只有雷诺一家车企愿意合作,Better Place向雷诺汽车订购了10万台换电车,但这批车压根卖不动,最终由于成本过高等问题,Better Place和换电模式一起销声匿迹。

15年后,蔚来又把这项技术捡了回来,并做了一些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蔚来的换电模式与Better Place类似,也是涉及到三方——用户、整车制造商以及电池资产公司。

不过,三方中的电池资产公司蔚能是由蔚来拉上多个合作人一起创建的,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这样一来,蔚来换电模式中的整车制造商和电池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显然比Better Place和雷诺,要来的亲密。

相比Better Place,蔚来的模式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车电产权分离。蔚来可以把不带电池的“车壳子”卖给消费者,把电池卖给电池资产公司。虽然换电用户的一切电池问题仍与蔚来对接,但从产权所有上来说,电池完全归蔚能,蔚来自己不再承担与电池有关的资产管理。

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消费者购车门槛降低,不必为整块电池付费。蔚来把车辆价格打了下来,而且可以更科学地控制电池寿命,从全生命周期中获益。蔚能则吸纳了多方资本可以帮蔚来分担成本,日后也可以给其他车企做换电,有自己独立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