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电子
 

大众在华开始回归正轨:ID.系列今年目标翻番


时间:2022-07-18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新增众测推广文案-->

关于中国市场,冯思翰要告诉继任者贝瑞德,“一定要做好准备,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跑得更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左茂轩 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受长春、上海等地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严峻考验,多家车企的生产经营节奏被打断。

其中,大众汽车集团受到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大众在中国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总部分别位于长春、上海,并围绕两地布局了多个工厂和零部件体系。

7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其合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共交付汽车超147万辆,同比下降20.5%。

不过,进入6月,随着上海及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好转、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大众在华业务快速提升。6月,大众集团在华累计交付汽车约34.08万辆,同比增长27.2%,环比增长47%。在车购税减半等政策刺激下,被疫情抑制的巨大消费需求正在得到释放。

正在追赶生产节奏的大众汽车,渴望在下半年进一步恢复元气。7月15日,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今年的目标是达到2020年的水平,并对实现这一目标持乐观态度。

除了弥补上半年失去的产销之外,大众汽车集团也需要在电动化和软件领域补上自己的短板。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累计交付ID.系列纯电动车5.94万辆,尽管ID.家族销量稳步上升,但与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第一梯队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对于大众ID.的市场表现,业内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ID.的表现过于“中庸”,算不上成功;另一种观点认为,稳扎稳打的ID.产品力没有问题,后续有很强的增长潜力,与其他合资企业的电动车相比,大众走在了前面。

事实上,ID.系列销量欠佳曾一度被外界视为冯思翰离开大众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月前,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多项针对中国市场以及大众中国的人事变动与管理层架构调整。自8月1日起,贝瑞德将从冯思翰手中接过大众中国的权杖,同时,中国区被赋予更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

重拾市场份额、拉动电动车销量、强化软件实力,对于正处于权力交接阶段的大众中国而言,这些任务想要全部圆满完成并不容易。

6月已基本回归正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速为3.4%。常年占据国内乘用车市场头把交椅的大众汽车,尽管仍握有15.5%的市场份额,但在今年上半年跑输了大盘。新冠疫情导致大众位于长春和上海的工厂停产、供应出现短缺、销量下滑,业绩受到较大影响。

 1、2 月,芯片短缺继续影响着大众汽车的生产,虽然相较去年夏季和秋季有所缓解,但影响依然存在。

3月一汽-大众总部长春市受到疫情影响,大众有4个主要工厂坐落长春,除了一汽-大众的工厂,还有供应链基地,这些生产基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月,上海出现疫情,这一次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波及到了上海周边的主要城市甚至是整个长三角地区。

“从一级到五级供应商均受到影响,部分物流环节及经销商网点也出现了关停。我们有 30%的经销商网点和相关业务在二季度都经历了关停。”冯思翰说。

疫情影响了大众在中国的两大业务支柱:即总部位于长春的一汽-大众和位于上海的上汽大众为中心、包括一系列供应商的长三角基地。

据冯思翰介绍,长春到 5 月份就开启了复工复产,但还不能马上全面推进,因为有一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来自上海地区,无法配送,这对整个业务价值链都产生了很大冲击。不过,进入6月,大众在华的业务已基本回归正轨。

“我们6月产量相较3月份到5月份的平均值增长77%,事实上,我们6月的产量是高于往年6月份规划的。我们的南北合资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全力追赶生产计划。”冯思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此外,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也推动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大众也因此受益。

事实上,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之下,国内汽车市场消费信心正在明显恢复,购置税减半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